亨瑞高分子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分类

浅谈发泡常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提升

发表日期:2019-02-16 23:29:45 文章编辑: 浏览次数:

我们一般先是从质量上去学习认识聚氨酯化学反应及配方,这里称为第一层次。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或者克,便于配方的称量。例如这胺组份增加反应会变快,那个问题某个组份减少就能解决。再复杂一点的是二三个组份加减引发变化,以此来积累经验技能。可以说中国大部分发泡师傅包括我都停留在这一层次。残酷的事实是仅通过这一层次是远远认识不到聚氨酯高分子化学反应全貌的,以此积累经验,十几年后你以为懂了,可是还被许多解释不通的问题困扰着,其实没有彻底通晓。但是这一层次又最吸引人的,因为“看得见” “摸得着” 又“听得懂”,还与逻辑分析相符合。所以止步于这一层次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来看下第一层次的局限性。发泡最重要的是生产中聚氨酯化学反应的全过程,而第一层次是用组份和生产参数变化对比生产后的效果(硬度拉力弹性及出现的问题)来寻找规律与经验,恰恰没去关注最重要的发泡的化学反应进程。有人说,我这样发了一二十年泡不是很好:第一,即使发了二十多年的泡,有很多现象和问题莫能两可。第二,当接触到中高端泡绵生产时会发现第一层次的东西真的没什么用。高端泡绵不一定是新奇的原料。即便是普通泡绵,把常用物性拉力弹性硬度的任何一项数值要求在一个较窄区间,发泡难度就增加数倍,那时必须面对细微反应的差别,必须更精细地规范化学反应。

  由于以上认识反应的局限性,于是有人努力地迈入第二个层次去认识 :从物质的量上以及化学基团上去认识配方变化。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即分子个数。第二层次与第一层次本质的区别是关注了发泡化学反应的进程,是质变,也是最难跨越的。后面的层次也只是在第二层次框架下深入。进入第二层次将正式面对高分子化学反应的基本特点 : 多向性、可逆性、协同性。以上每一项都不是我们常人思维所熟悉的。以上每一项即使在第一层次时也常遇到,只是我们从不深谈化学反应过程而回避了。多向性一是源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是源于反应原料对活性基团的消耗与再分配,这些都是非线性且复杂的动态变化(例如某配方TDI消耗呈二元四次方程模式,例如虽然三羟基聚醚三个基团理论上活性相同,但由于空间位阻作用,第一个基团与第二个基团活性相差极大)。可逆性更是让我们不理解 : 原料反应过去还能从生成物分解还原成反应前的状态,由此产生一些副反应。协同性简单说就是1+1>10甚至大于100,比如胺与锡的协同催化。在这层次中没有高回弹、慢回弹、普通泡名称上的区分,有的只是基团结构、活性、反应速率的不同。在这一层次中将失去配方变化的新鲜感,认为配方不过是诸多变化中一个片段描述而已,因为他已经大致感受到聚氨酯化学反应的全貌。在这一层次中开口闭口都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键、速率常数、摩尔浓度、活化能、发气速率、温升曲线、初始温度等等,而这些在第一层次中是不去谈论的。在这一层次对配方组份变化的言论彻底失去兴趣,他们认为说了等于没说。组份上变化很多呈震荡曲线分布,甚至曲线出现断裂形态。(有些人能把配方中这些震荡的拐点以及断裂点所处的区间计算出来,配方设计时尽量远离此区域)。

  虽然第一层次有局限性,却是我们必经之路,而且是否踏入第二层次也靠人的努力和自觉性,没有刻意要求,是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发的,有些人有能力跨入却不跨入。

  面对复杂的化学反应,我们只能小心谨慎去规范化学反应。有些我们认为不起眼的因素,在某些时候也许成为干扰生产的主要因素。不要认为普通泡好发,高回弹慢回弹不好发,处理不好都是一团糟。只是普通泡宽容度大一些,发气反应与凝胶反应协调一些且其中变化接近我的平常思维,出现崩溃的局面少一些。

  再往下的层次是研究者的领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生产者学习。其中电子转移层次将所有化学反应规律统一认识成为了可能。以上我们看出,认识物质(原料与反应)是 : 整体→基团→分子原子→电子,是逐渐缩小的,这也是一切技术与学问深入探讨的路径。


标签:
将文章分享到..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2019.亨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粤ICP备19006652号-1   法律声明
 
感谢您对亨瑞的建议或意见
×